“80%的大學生實習是跑腿打雜,很少有人被單位最終接納就業。大學教學、學生學習的秩序卻遭到了沖擊。”這是北大校長助理黃桂田在北京大學經濟學院百年院慶“中國經濟學教育論壇”上的觀點。他甚至呼吁在場全國各高校經濟學院負責人共同禁止學生參加實習,以矯正這種“變態工作需求”。
在當前許多用人單位在招聘大學生時一味強調學生是否有實習經歷的情況下,黃助理的這番話確實讓人很糾結。不去實習吧,在求職找工作時無疑會連連碰壁,影響就業。而去進行所謂的實習,肯定會對學業造成影響。孰輕孰重,明眼人都看得很明白。對學生來說,上大學不是最終目的,最終目的還是通過上大學來獲得更好的工作。所以,適應用人單位要求,在學生心中才是最重要的,這一點不能否認。至于能不能被實習單位接納就業,那只是一個過程,而不是終點。
而說到影響學業,這是黃助理關心的問題。對于這個問題,很多人也確實擔心。但是大學中的一些亂象早已讓人失去了對他的崇拜,大學只是成了一些人求職的敲門磚,學業顯得并不時那么非常重要。在拼爹日盛的大背景下,大學只是一種資本,學業再優秀,如果沒有這種資本,也很難坐到關鍵的崗位上。在職位招聘設置的種種條件上,普通大學生選擇的只有一條,那就是符合條件。所以說,進行實習不是大學生的主動選擇,而是社會和用人單位要求下的無奈之舉。學業也好,實習也罷,最后能找到一個好工作才是硬道理。
而今,擴招已經讓大學生不再成為稀缺資源,大學生就業難也已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禁止學生實習,看上去出發點很好,實際效果很難讓人滿意。難道不實習,學校能保證學生找到滿意的工作,似乎這一點學校很難做到。因此,即使學生的學業受到影響,也只能是魚和熊掌不能得兼,只能選擇其中一項。這對象黃助理這樣的教師和關注自己孩子的家長都憂心忡忡,我們知道他們的出發點是好的。但在現實面前,誰能改變現狀,這才是關鍵。如果不能幫助學生就業,所有的呼吁都是浮云。
當學生為了就業實習東奔西走不能踏踏實實學習,這是一種無奈。而呼吁禁止學生實習又拿不出切實有效的辦法,這是一種悲哀。學業、就業,對學生而言,哪個更重要?面對即將走入社會的大學生,如何選擇從而做出明智的決定,這不讓人們更糾結嗎?